四川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用爱心谱写人道主义事业的蓉城篇章 ——砥砺奋进的成都红十字事业

2022-10-26 17:49:44     中国红十字会官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五大行动”实现“五个转型”。

  翻开成都市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发展历程,成绩跃然纸上——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宣传先进集体特等奖”等称号;集体、个人多次获省、市表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市红十字会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开启新时代新的征程。

e5f68aa6625886ef52e52eb388bd27cc.jpg

  转变体制机制,全面实现整体能力跃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何有效参与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历史命题。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

  贯彻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多年来,成都市红十字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任务”。

  2020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

  在系列精神和文件的指导下,成都市红十字会按照群团改革增“三性”、去“四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工作重心,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创新运行机制,积极顺应城市发展趋势,融入城市治理体系,主动向质量效益型群团组织转型。基层红十字组织在成都全面建立,全市261个镇(街道)已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236个,五年来,覆盖率增长94%,实现了质的飞跃。

  制定落实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去年5月,成都市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会上,《成都市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为成都红十字会改革指明了方向。

  顶层设计已搭架,远景未来已可望。到2025年,成都市将建成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红十字会治理体系,服务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质量实施5个以上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人道服务品牌项目;完善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镇(街道)红十字人道服务工作覆盖率100%;探索建立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

  风起帆扬,奋楫争先。通过落实规划纲要,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以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画卷跃然眼前。

  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推动转型发展

  未来目标如何实现?转型之路如何迈进?《成都市红十字会五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全面解答。

  立足实施方案,全市红十字系统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实践路径,通过实施体制机制建设行动计划、专业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人道文化弘扬行动计划、回访制度建设行动计划这“五大行动计划”的大力实施,奋力推动了成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通过实施体制机制建设行动计划,指导区(市)县红十字会推进机构改革,20个县级红十字会完成换届并成立监事会,6个县级红十字会修订三定方案,6个县级红十字会增加人员编制。

  通过专业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健全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分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基层干部三个层次开展招标采购、救助项目包装与筹资、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等专题培训,2021年以来,培训人次达400余人次。打造以城市救援为主、以山地救援和水上救援为辅的“一主两辅”救援体系建设,实施“救在身边·校园守护”项目,培训教师红十字救护员7303人。

  通过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全市现有成人会员7万余人,较2018年新增5万人,增加2.5倍;登记志愿者1万余人,较2018年新增5000余人,增长50%。各区(市)县建立县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138支,较2018年增长67%。镇(街道)红十字组织覆盖率达90%。在全市67所学校试点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发展红十字青少年会员4.7万人。

  通过人道文化弘扬行动计划,开展“5·8”红十字博爱周、“保护生命健康”、“救”在身边·心动鹃城活动,举办“春之声生命的意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实施“三献”防艾进校园宣传项目和“校园红十字文化墙(角、廊)建设”。

  通过回访制度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围绕“5+5+1”现代产业体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回访对象开展回访,征求对红十字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回访对象1万余个,收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实现了工作回访从无到有质的飞跃。

  增进民生福祉,聚力提质“幸福城”

  今年1月,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召开,会上发布了2022年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长久以来,成都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的目标与部署,践行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书写了人道主义事业的光辉篇章。

  彰显人道使命  助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红十字会是社会各界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播撒爱心的重要平台,在鼓励高收入人群和爱心企业进行捐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聚焦共同富裕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成都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红十字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担当与作用,在助困、助教、助医、助学等方面相继打造人道救助品牌,形成了博爱送万家、困难教职工关爱帮扶、助学成才、儿童大病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爱心相伴”“红孩儿”“邑起助学”等15个人道救助品牌项目。5年来累计发放救助款物8000余万元,救助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重大疾病、因灾遭受损失陷入困境的其他城乡困难家庭、残疾人等12万余人次。

  健全博爱体系  助力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在“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成都将织密风险动态感知网络,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这一目标,成都市红十字会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及服务保障范围日益拓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五年前,成都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全市无一,如今,成都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试点建成(含在建)集“救护培训、安全体验、人道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场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8个,覆盖14个区(市)县。

  五年来,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从以前的4支,发展到现在的11支。现有队员1000余人,年均出动300余次、4000人次。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培训100余场次。

  五年来,救护员及救护师资队伍数量实现跃升。培训救护员30.8万余人,较5年前18.8万余人增长12万余人,增长63%。救护普及培训86万余人,较五年前42万余人增长1倍多。应急救护师资队伍由136人发展为拥有600余名,增长了3倍多。

  五年来,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不断增多。从5年前仅有1个学校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到今年已建成(含即将建成)7个,每年约1万人次体验。推进应急救护阵地建设,在大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新建成(含在建)景区红十字救护站11个。

  共建和谐幸福  助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也是成都市一直以来持续奋斗的目标。在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中指出: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市民更有感受、城市更有温度。

  让幸福可及,让温度可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红十字会募集款物约1.6亿元,其中:约1200万元用于援助武汉、上海等疫情防控,1.48亿元用于成都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迅速启动14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支持社区综合治理能力。

  同时,市红十字会明确提出“规范、有序、高效”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主动沟通、快进快出、周到服务、全程监督”工作方法,及时公示捐赠款物收支及接受审计情况,确保了捐赠款物公开透明、管理规范。

  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上,创新红十字应急救援进村入户服务群众新模式。在青白江区、邛崃市、蒲江县建立“一键呼”快速响应机制,并在部分中小学校和部分社区逐步推广“一键呼”模式,受到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好评。

  在参与社区治理上,探寻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效路径,实施城市博爱家园基层组织建设项目32个,较5年前增加10个,增长31%,受益群众5.6万余人。金牛区赛云台社区、成华区致强社区全国城市博爱家园试点成果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肯定。

  围绕“一老一小”,创新服务方式。成都市红十字会发起了“博爱送万家 情暖夕阳”公益项目,对困境老人实施关爱援助,为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群体,提供访视、照料、心理健康服务等,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人道需求。

  同时,针对青少年,成都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共组织开展培训55期,2269名校医、体育老师经过培训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此次大范围培训,助力了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升了校园应急救护能力,更好地保障了青少年生命健康。

  弘扬奉献精神,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年7月,《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行动方案指出,要建强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之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阵地,要积极选树先进榜样,力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更多涌现。

  坚持顶层设计,搭建平台促和谐

  2020年以来,成都每年向德阳、眉山、资阳各分配2个救护师资培训名额,选派优秀师资赴德阳、眉山等地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2021年,成都共安排救护员师资24人次,培训救护员12班次580多人。

  去年以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制定成德眉资红十字事业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在成都市锦江区东门市井召开成德眉资红十字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仪式。活动中,41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共同发布“救在身边,健康生活”“绿色家园,低碳有我”“生命接力,与爱相随”“心灵呵护,蓉心护航”等8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这既是四地红十字会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红十字工作同城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四地红十字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的标志。

  凝心聚力,孕育更大能量;完善顶层,才能长足发展。去年,成都市红十字会发布《成都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纲要(2021-2025)》,并提出:通过5年努力,在全市建立覆盖广泛、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适应社会需求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人道力量。

  树立至上理念,“三献”“防艾”暖人心

  做好“三献”“防艾”工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一直是成都市红十字会长期坚持的工作准则。

  五年来,成都红十字会组织“三献”“防艾”等志愿服务400余次,受益群众40万余人,较5年前增长20%;全市12.5万余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较5年前增长62%;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729人份,较5年前130人份增长4.6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3例,完成遗体捐献70例、眼角膜捐献42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力培养红十字青少年骨干,才能让红十字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以来,成都市红十字会在60所学校实施“三献”“防艾”进校园宣传项目和校园红十字文化墙(角、廊)建设,开展“我心中的红十字”“红十字青少年与大运会”主题班会(队会),1.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征文和公益海报设计活动。

  讲好人道故事,生命守护显大爱

  涓涓细流潺潺成溪,一个个平凡人的爱心奔赴,最终汇聚成了大爱海洋。

  十余年230多次参与搜救被困原始森林的游客,“中国好人”红十字赵公山守护队十多年如一日地担负着赵公山原始森林及本社区内的志愿搜救工作;红十字香城救援队员曾祥蓉、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冷丛明、杜玉科等,多次向困难群众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间。

  这些是成都市红十字会众多志愿者故事中的一抹剪影。近年来,为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都市红十字会深挖红十字力量救人事迹和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成都城市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了喻光波、凌春宁等84起红十字救护员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

  今年成都“7·15”“8·25”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红十字系统除各级工作专班坚守工作岗位外,其余12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基层防疫一线,参与隔离酒店、全员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点位值守、“扫街”“扫楼”等工作。

  同时,成都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73支、志愿者11600余人,开展核酸检测、物资运送、重点人员管控、电话流调、环境消杀等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上门配送物资,累计服务时长88000余小时。

  2021年河南爆发洪涝灾害和2022年上海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市红十字救援队受中国红十字会派遣,分别奔赴河南新乡、上海市进行洪涝灾害救援和疫情防控消杀,救援行动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表彰。

  一种优良品德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在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引领下,爱心之花在蓉城大地绽放。

  承前启后踏上新征程,继往开来迎接新时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开创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红十字力量。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